能回收的航天发动机,出现了!澎湃创新力如何变成经济增长力?他们这样做→

rmbke705b

时间 2024年5月7日 预览 50

转载:https://www.toutiao.com/article/7365738031334130211/

原创 2024-05-04 07:44·央视财经

魔川、死亡之谷、达尔文海,这些听起来险象环生的地方不是来自科幻电影,而是形象体现科技成果转化每一个阶段的艰难。

培育、形成新质生产力的过程,就是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过程。在这个过程中,创新成果如何从无到有,成功走出魔川和死亡之谷,顺利渡过达尔文海?各地正开始全新的尝试。

可以回收的航天发动机已成功研制

在西安科创中心,百吨级液氧煤油混合循环发动机“红龙一号”正在点火测试。航天发动机,之前在国内基本由国有大型企业研制,而这一次,创始团队来自外部。三年前,五个人的创始团队设计出全新的航天发动机设计方案,他们找到了陕西空天动力研究院,希望借助平台的力量快速将想法落地。

这个团队设计的航天发动机,不仅质量轻、推力大、成本低,最关键的是可以重复点火超过20次以上。陕西空天动力研究院的专家对他们的技术方向十分认可,马上给予了3000万元资金支持。

仅用三年时间,这个团队的四款航天发动机就从图纸变成了眼前真正的产品。而这得益于一个由多家单位共同发起成立的新型研究机构——陕西空天动力研究院,它已孵化和参控股各类高技术企业和项目53家,产值超过20亿元。

澎湃的创新力,如何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增长力?这需要突破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对接的“关口”,也是锻造新质生产力的关键。

先投后股 助力科技成果转化加速

在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,“新型调节式人工晶状体”研发项目取得新成果。6年前王鹏元他们就开始研发人工晶状体。

白内障是致盲率最高的眼部疾病之一,晶状体浑浊、视物不清,最佳的治疗改变方式就是置换晶状体。但人工晶状体的原物料,曾长期被国外公司垄断。

王鹏元他们利用最新的化学气相沉积技术,研发出膜包油晶状体。但要想量产并迅速进入市场,还需要更多资金。

2021年9月,温州市龙湾区科技局开始尝试“先投后股”,破解科创企业融资与成果产业化难题。王鹏元的“新型调节式人工晶状体”项目入选为“先投后股”试点。当地政府的资金投入,推动人工晶状体进入临床试验。

重播
播放
00:00 / 00:00 直播
00:00
进入全屏
50
    点击按住可拖动视频

    而在重庆市高新区,来自重庆工商大学的秦华锋团队已经在“静脉识别技术”领域深耕了20年。

    近红外光对人体进行照射,流动血液中的血红素吸收了近红外光后,获得清晰静脉图像,再使用特定的算法从图像中提取出特征值,从而达到身份识别的功能。这项技术可以应用在支付、安防、地铁、门锁、消费电子等各种领域。

    2022年,秦华锋团队落户重庆高新区后,原本想着大干一场,但没想到找不到投资,研发一度陷入停滞。

    就在秦华锋苦于无路可走之际,看到了重庆高新区“先投后股”的试点实施方案,他们马上报名。

    秦华锋的“三维指静脉识别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应用”项目在众多科技成果中脱颖而出,成为首批投资试点项目,获得200万元资助,顺利完成从技术样机到应用产品的过渡。

    重庆高新区的“先投后股”试点项目从2021年开始启动,三年时间,先后吸引优秀科技成果项目近50个,资助金额达1450万元。

    如今,不断优化的创新环境,正推动更多优质科技成果从校园走进企业、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、从“书架”走上“货架”,持续不断转化为新质生产力。

   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财经节目中心微纪录片《新质生产力锻造记》共五集,分别为《以新促质》《产业焕新》《向绿求新》《创新生态》《赋能未来》,5月1日至5日上午9点45分财经频道播出。

    转载请注明央视财经

    编辑:张静也

    Copyright2023蜂蚂科技
    拨打电话拨打电话
    Copyright2023蜂蚂科技